化学耗氧量(COD)是水体富含有机物的程度的测量指标,也是衡量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。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,水体受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,COD检测的发展历程也逐渐完善。
COD检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50年代,当时水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。最初,COD被用作酸性饮料的指标,用于测量饮料中的有机物浓度。然而,由于当时尚未建立完善的测量方法,COD的测定结果存在较大误差。
20世纪初,随着现代化化学分析方法的进步,COD的检测方法逐渐得到改进。1918年,德国化学家哈瑟把COD定义为有机物在酸性溶液中被氧化消耗的总量。随后,他提出了一种新的COD测定方法,即使用高浓度的二氧化铬溶液作为氧化剂。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将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,并测量氧化前后的溶液中氧化剂的消耗量来确定COD值。
然而,这种方法的缺点也逐渐显现。一是试剂的制备和操作比较复杂,增加了实验的难度和耗时。二是高浓度的二氧化铬溶液对环境有害,不利于实际应用。因此,后续的研究逐渐寻求更加简便、准确的COD测定方法。
20世纪50年代,荷兰化学家弗里斯发明了新的COD测定方法,即使用高浓度过硫酸作为氧化剂。这种方法操作简单、准确度较高,大大提高了COD检测的效率。然而,过硫酸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,因此仍然需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。
随后,随着仪器仪表技术的迅猛发展,COD的测定方法逐渐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。在20世纪70年代,出现了第一台COD自动分析仪,可以实现对水样的全自动处理和检测。这种仪器不仅提高了COD测定的准确性和稳定性,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。
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监管要求的提高,COD的检测方法也在不断优化。近年来,光电技术、电化学方法和生物传感技术的发展促使了COD检测技术的革新。例如,光电技术可以通过光电信号的变化来测定水样中COD的含量,检测时间更短、操作更简便。电化学方法利用电化学传感器测量COD值,具有高灵敏度、快速响应和不需试剂的优点。生物传感技术采用生物材料来特异性地检测有机物,提高了COD测定的准确性和特异性。
COD检测方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了从传统化学分析到现代仪器仪表、光电技术、电化学方法和生物传感技术的发展过程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提高,COD检测技术仍然在不断完善和创新。未来可以预见,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,COD检测技术将进一步发展,成为更加快速、准确、可靠的水质检测方法。